傍晚,地礦集團權屬西北資源鉛硐山礦業公司采礦廠維修車間褪去了白天的熱浪。車間一角,燈光下仍有一個身影在忙碌,時而從容翻動圖紙核對數字,時而快速揮舞銼刀修整配件……他就是被工友們譽為“鉗工牛人”,代表地礦集團參加第四屆“陜有色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榮膺“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技術狀元”的周學忠。
“哪有什么天生‘牛人’?取勝常在毫厘間。”談及“鉗工牛人”這個稱號,周學忠憨厚一笑,“受當了一輩子維修工父親的影響,干這一行快30年了。”
30年磨一劍,曾經的青蔥年少,如今已是鬢染霜華。在鉗工崗位上,他參與公司眾多重要項目,攻克無數個技術難關,贏得廣泛贊譽,用行動詮釋著“匠心”的執著追求。
苦心學技懷“匠心”
“在比中學、在比中干”,是周學忠精進的法寶。
1996年,從陜西有色金屬技工學校畢業的周學忠被分配到機修廠成為一名維修工。面對陌生的設備維修、安裝、調試,初出茅廬的他沒有退縮。白天,他泡在車間里鉆研設備性能;夜晚,研讀《機械制圖》《高級鉗工實用技術》等教材,消化師傅們傳授的操作要領。汗水澆灌結碩果,2010年,他成功獲取了高級鉗工技師資格證書。
此次能代表公司出戰“陜有色杯”,他倍感珍惜。他表示:“公司十分重視技術工人培養,‘師帶徒’‘揭榜掛帥’‘五小’革新、崗位練兵等舉措為我們提供了廣闊舞臺,激勵我們不斷磨煉技藝、提升自我,在公司崗位比武和技能比賽中多次獲獎。”
奮力克難鍛“匠功”
學以致用,方顯價值。周學忠憑借獨當一面的高超技藝不斷刷新職業成長軌跡。
1999年,井下首次安裝放礦機。井下空間狹小,只能允許一人,對鉗工打磨安裝和設備調試能力是極大考驗。入職三年的周學忠主動請纓。
“溜井滴水順著安全帽流下,汗水和著井水蜇得眼睛生疼,”他回憶道,“接續‘戰斗’36小時,終于調試成功,出井時,皮膚都被泡皺了。”這次的成功,充分檢驗了他三年的學習成果。
2001年,憑借過硬技術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周學忠成為公司當時最年輕的鉗工班長。因表現突出,2006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不久,他便迎來一場硬仗——選礦一分廠鋅濃縮池爬架老化頻繁出現故障,急需更換爬架和電耙子。周學忠立即帶領7名維修工投入戰斗。他帶頭跳入4.5米深的鋅濃縮池精確測量拆除舊件、安裝新裝置。繪圖、切割、打磨、組裝,每個環節都做到了精益求精。
“鉗工被譽為‘萬能工種’,就要敢于打破工種界限。我帶出來的班組成員,個個都是 ‘多面手’。”周學忠說,“現在,我是一個有20年黨齡的老黨員,面對急難險重,沖鋒在前是我的責任。”他堅信,只有不懼怕困難,方能戰勝困難。
勇于創新守“匠情”
勇于攻堅、敢于革新是周學忠的工作常態。
2023年,公司全尾砂膠結充填站調試遇阻。原設計每日需50立方米清水沖管道,遠超清水池供應能力。周學忠領命負責技改。他經過嚴謹勘查、科學規劃,選定深錐內生產水作為新水源,巧妙運用虹吸原理構建基礎引流架構,結合加壓技術克服輸送阻力,成功增設一支穩定、高效的水源線路。僅耗資一萬元,便大幅提升廠內水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企業離不開創新。職工要善于發現問題,去研究、去攻關、去改變。”這是周學忠對創新的理解。
2025年7月9日,第四屆“陜有色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鉗工競賽在鉛硐山礦業公司如期舉行。周學忠憑借高超的技能水平和強大的心理素質,在毫厘之爭中脫穎而出,勇奪鉗工組第一名,榮膺“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技術狀元”稱號。“一戰成名”的周學忠用30年蓄積的實力,完美詮釋了勞動之美、工匠風采。
“擇一事,終一生。我將繼續腳踏實地,與工友并肩前行,為企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賽后,周學忠動情的話語,道出了一位扎根礦山三十載的老鉗工最質樸的初心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