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夯實企業技能人才培養根基,充分發揮技術骨干“傳幫帶”引領作用,今年以來,地礦集團西北資源鉛硐山礦業公司采礦廠精準開展一對一“師帶徒”工作,六對師徒扎根一線崗位,通過手把手傳授操作技巧、面對面分享工作經驗,搭建起技能傳承的堅實橋梁。其中,維修班楊思權、王朝師徒組合尤為亮眼,他們在電工技術傳承舞臺上,生動演繹著從“圖紙認知”到“實操能手”的成長蛻變。
師傅楊思權不僅是采礦廠擁有二十多年機電設備維修經驗的資深電工技師,更是同事們眼中公認的“技術大拿”。他性格豪邁、待人熱忱,工作更是一絲不茍。
今年3月,楊思權與王朝結成師徒對子后,楊思權為徒弟量身定制了“理論拆解、現場示范、糾錯復盤”的“三步培養法”。從電工基本功的反復錘煉到工具的規范使用,再到設備部件基本構造原理,他循序漸進,一步步為徒弟筑牢電氣設備規范操作的根基。為了讓教學直觀有效,楊思權還搬出了自己壓箱底的“寶貝”——圖文并茂、標注詳盡的工作日志,詳細記錄了多年來他遇到的各類故障案例及解決方案。不僅如此,他還收集了廢舊開關、零部件,搭建起“實操課堂”,讓王朝在拆裝、調試中加深理解,切實提升實操能力。在他們師徒的影響下,維修班里更是掀起“比學趕超”的熱潮。
“帶徒弟不能只教技術,更要傳品德、樹作風“。這是楊思權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帶徒的核心準則。6至7月,楊思權帶領徒弟王朝和維修班其他成員高質量完成了20余臺配電柜安裝任務,從設備運輸進場時的安全防護,到安裝過程中的精準定位和最終參數調試,每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將自己的實戰經驗和解決思路毫無保留傳授給其他人。
在一次安裝配電柜工作中,王朝不禁感慨:“師傅,安裝配電柜不就是個‘體力活’嗎?把柜子搬到位置固定好,接上電纜通電就完事。哪知上手才發現還有這么多講究。”楊思權拍了拍他的肩膀,嚴肅地說道:“小王,配電柜的安裝質量不僅關系到井下整個安全生產系統正常運轉,更直接關乎作業人員生命安全。每個步驟、每個細節都必須嚴格按規范施工,半點馬虎不得!”
師傅的話敲醒了王朝心中責任的警鐘。白天,他跟著師傅在現場“望聞問切”學習實操技能,晚上捧著專業書籍“對癥求解”,將白天的實操問題與理論知識一一對應。短短幾個月,王朝迅速打通了理論與實踐間的“斷層”,能夠獨立處理大部分設備故障,個人也成為采礦廠里的青年榜樣。
面對同事們的交口稱贊,楊思權總是擺擺手,謙虛地說:“現在年輕人頭腦靈活,學習能力強,接受新知識快!”這種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與徒弟虛心求教的真誠態度,構建起深厚的師徒情誼,不僅加速了技能傳承,更凝聚了團隊力量,為企業沉淀出超越經濟價值的精神財富。
在如今的鉛硐山采礦廠,像楊思權這樣的優秀師傅還有許多。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堅守和熱愛,在幽深的井下巷道里、在轟鳴的設備旁,將精湛的技能、嚴謹的作風、敬業的精神代代相傳,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